醉美安吉,如诗如画。行走在雨后的安吉乡村,白墙黛瓦,小桥流水,山水相映,怡然自得。近年来,安吉县结合工作实际,坚持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致力发展白茶产业,统筹考虑山水、产业、文化等要素,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彰显了“安吉特色”,打响了“安吉品牌”,“安吉白茶”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新引擎。随着安吉白茶产业的崛起,黄杜村成为中国农村地区产业兴村的典范代表。
8月1日至5日,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研究生实践调研团一行4人走进浙江湖州市安吉县黄杜村,实地调研这片被高度评价为“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地方,分析乡镇产业高质量发展脉络和现状,学习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与致富经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安吉白茶产于安吉县,位于浙江省北部,这里地势起伏,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四季分明,是茶树生长的理想之地,素有“中国茶乡”之称。安吉的好山好水,孕育了“形如凤羽、色如玉霜、甘甜清澈”的安吉白茶,被誉为“茶中珍品”。据安吉大山坞茶厂负责的人介绍:“安吉白茶其实就是六大茶类中的绿茶类,它的茶树是一种珍罕的变异品种,白化基因使得它的叶片呈现出淡淡的黄白色,它的叶色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白,温度区间大概在15℃-19℃。”据了解,安吉白茶在春季发出的嫩叶为纯白色,在“春老”时变为白绿相间的花叶,至夏才呈全绿色,因此被称为“白茶”。
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悠远长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安吉白茶被称为“白毫银针”,据《茶经》记载,安吉白茶是“茶之珍品”,有“清香如兰,甘醇如酪”的特点。到了宋代,安吉白茶名气慢慢的变大,甚至成为皇家贡茶。明代万历年间,安吉白茶更是成为宫廷贡茶,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皇帝曾亲临安吉品尝白茶,并赞誉不已,安吉白茶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和象征。近代以来,安吉白茶经历了几次兴衰,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和发展,重新焕发了生机。
近年来,安吉白茶产业保持健康快速地增长态势,实践小组成员采访了黄杜村丁建芳主任,丁主任介绍道:“从2003年到2023年的20年间,面积从2.5万亩增长到20.06万亩、产量从150吨增长到2008吨、产值从1.5亿元增长到32亿元,全县从业人员10万人,带动周边20万人就业。”安吉白茶被纳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原产地证明商标认定、中国驰名商标认定,每年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8800元。采访结束后,成员们在溪龙乡叶书记的带领下参观了溪龙乡茶山,雨后的茶山更显朦胧之美,成员们不禁感叹:“这就是溪龙乡茶山!”
“原来安吉的白茶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呀!”叶书记带领小组成员参观了茶史馆,驻足“一片叶子的足迹”纪念墙,一位成员不由发出感叹。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到了安吉白茶是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如今的规模。上世纪70年代,人们在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沟的大山上发现一棵百年以上的茶树,这株茶树上的嫩叶都是白色的,只有叶脉看起来稍微闲显现绿色,被世界称为“中国白茶祖”。80年代,安吉县林科所刘益民同志利用这种古老茶树进行短穗扦插,移植试验小区,成功培育出“白叶一号”茶苗。丁建芳主任介绍:“当时的黄杜村,村民尝试过种植番薯、玉米、花生等作物,但都以失败告终,突然告诉他们白茶能挣钱,没有人敢轻易尝试,这时村里的党员同志盛振乾先生站了出来,率先开始在自家茶山种植白茶,开始了溪龙乡种植安吉白茶的历史。”十几年间,安吉白茶产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到了2003年,黄杜村村民人均年收入首次突破万元,真正的完成了茶叶兴村并得到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高度赞扬。两年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在安吉余村被提出,极大激发了茶农种茶致富的动力。截至2016年,安吉白茶产业面积基本扩到最大,市场拓展到全国,完善了安吉白茶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及产业配套,从地方品牌发展成为全国品牌。
如今的溪龙乡黄杜村,安吉白茶种植培养面积达到5.5万亩,2022年人均产出超过7万元,更有着“中国白茶看安吉,安吉白茶看黄杜”和“中国白茶第一村”美誉。随后,调研小组来到了安吉大山坞茶厂,大山坞茶厂是黄杜村茶叶产业的领头羊,是一家有悠久历史和优良品质的茶叶生产企业,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为一体,安吉白茶的创始人盛振乾先生就是这家茶场的第一任厂长。茶厂负责的人介绍道:“我们有自己的有机茶园,白茶种植大多分布在在黄杜村、溪龙村等地,每年的3至4月都会进行白茶的采摘。”“那茶叶采摘后,它的生产的基本工艺是如何的呢?”此时,一位成员不禁好奇。“是这样的,我们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其实是靠人工,近年来开始引入了自动化技术作为辅助,但茶叶的炒制过程仍然使用传统手工艺,进行半机械化的精细工作,来保证白茶的品质。”安吉大山坞白茶多次荣获“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被中国茶叶学会多次授予“中茶杯”金奖。此外,调研小组还了解到,大山坞茶厂也开展了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如茶园观光、茶艺表演、茶叶品鉴等,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让他们感受到黄杜村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渊源,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民间传统文化和智慧。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安吉白茶在取得显著效益后,深知想要走得更远更稳就必须抱团发展,于是带领其他贫穷的地方共同致富。在茶史馆,我们正真看到了黄杜村20位农民党员捐赠1500万株茶苗帮助贫穷的地方群众脱贫增收。当年10月起,安吉县陆续向贵州普安、沿河、雷山、四川青川和湖南古丈三省五县捐赠白叶一号茶苗,并且派出农业专家长期驻地指导,五年来,有近3000万株茶苗已经在受捐地区扎根,安吉累计派出技术人员100多批600多人次,赶赴受捐地开展种植管理培训,即使受疫情影响,云指导、云诊断等现代帮扶手段也没有断线。从安吉黄杜村出发,从东到西,跨越数千公里,这些茶苗在更多山村续写“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故事。
2022年11月,安吉白茶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再一次让安吉白茶名声大噪,不少游客慕名而来。安吉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凭借绿色、健康、安全的品质基础,推动“茶旅”融合发展,让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庄园、茶山变金山。溪龙万亩白茶园、龙王山茶园、东坞林茶山、安吉宋茗茶博园、大山坞茶园等,都是拍照、采茶、踏春骑行游玩的好去处,形成了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为白茶产业融合发展起到有力支撑。这也带动了当地农村休闲经济的发展,公路两旁矗立着茶农自产自销的茶叶经销网点,白茶加工厂、超市、农家乐、民宿也都如雨后春笋搬拔地而起。
近年来,安吉白茶还开发了全产业链融合模式,研制出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日化用品等深加工产品,助推安吉白茶产业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们做茶叶的人,手上是不能沾染其他味道的,像是一些护手霜它的香味会过于浓郁,会影响到茶叶的香气,我们安吉人自己研发的白茶护手霜它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困扰,日常使用也是没问题的。”大山坞茶厂负责的人介绍到。依托安吉白茶品牌原产地的特色资源,融合采摘体验、文体休闲、旅游观光、影视拍摄等同步建设开发,黄杜村近年来建成了一批以安吉白茶为主基调的休闲设施,目前已形成一条产值超30亿元,一产三产有机融合的安吉白茶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
“为了维护安吉白茶的品牌形象,我们设立了母子标管理模式,由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印制安吉白茶母商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企业子商标、安吉白茶防伪码及安吉白茶协会监制标识,打击假冒伪劣和查处商标的侵犯权利的行为。”丁建芳主任说。早在十多年前,安吉县政府就牵头大力推进茶叶农产品溯源和品牌商标的保护,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形成茶农以订单形式为企业、合作社提供原料的长效合作机制,通过统一的行业标准,从全域层面把控茶叶品质,逐步的提升茶叶种植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真正的完成产业一条龙、全过程、一贯制的管理模式。
从一棵白茶祖,到全国四百万亩白叶一号,从单一茶种植到茶旅融合发展,安吉白茶已在茶叶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安吉白茶是一张闪亮的名片,也是一条通往幸福的道路。通过此次调研,小组成员不禁感叹安吉白茶的发展历史,对安吉白茶产业的转型和发展也都表示期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安吉人将紧紧跟随党的步伐,继续以白茶为核心产业,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让更多的人分享安吉白茶的香韵和美好。“为期两天的调研实践,让我深深感叹安吉县这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疑是令人敬佩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黄杜村村民敢于实践的精神,要担起肩上的责任,不做旁观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和先锋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我们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在亲身实践中丰富阅历,开拓视野,让青春开出绚烂之花。”(通讯员 戴蕊 郭毅然 金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