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土家茶 隆誉享湖湘——永顺县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 2024-07-20 17:20:47 |   作者: 乐鱼体育官网 1

  近日,笔者走进“中国古莓茶之乡”——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毛坝乡,漫山遍野的茶园里,翠绿的莓茶舒展着腰身,尽情吮吸着新鲜的空气,构成一幅“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的生动场景。

  “采茶一天工钱100元,土地流转还有收入。”63岁的东山村村民王丽凤一边采茶一边说,自己年纪大了,在家里带孙子。闲不住了就过来做工,一年也有1万多元收入。

  近年来,永顺县把莓茶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来抓,按照“四跟四走”产业发展思路,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了永顺莓茶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

  截至目前,永顺县共种植莓茶7.9万亩,干茶年产量达2000余吨,产值6.2亿元,成为县域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

  “我到山头来采茶,采得东山好莓茶。人人吃了身体好,个个都把莓茶夸。”4月21日上午,永顺县毛坝乡乾坤村莓茶基地里,人头攒动,歌声不断。

  春来了,茶发芽,一亩新绿迎朝霞。趁着天气晴好,茶农们跃进茶园里,争先采下最嫩的那一抹绿。一双双巧手在虬枝盘曲的茶丛顶上跃动,嫩绿的春光便被采下枝头,大家享受着采茶的乐趣。

  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茶园里,片片嫩芽上,都还挂着露珠。在朝阳的映照下,整个茶园如同一块绿地毯,目之所及,都是一片春意盎然。潺潺泉水欢快流下,悠悠茶香随之晕开。

  莓茶飘香,心更甜。75岁的毛坝乡毛坝村土家老汉郁德阳,也来到茶园里,一边唱着自己编写的土家山歌,一边为大家加油鼓劲:莓茶一根藤,藤上挂银铃;采都采不尽,好似聚宝盆。

  永顺县位于微生物中的发酵带、土壤中的富硒带、植物群落中的亚麻酸带“三带”交汇区,雨热充足、土壤肥沃,发展莓茶产业条件得天独厚。据调查,毛坝乡有野生莓茶3000亩,是永顺莓茶的基因库,2020年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中国古莓茶之乡”称号。

  走进毛坝乡“永顺莓茶野生古茶园”,永顺县益寿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斌介绍起古莓茶园,如数家珍:“茶园有2株200多年树龄的古莓茶,占地15亩的古莓茶园,种植的是古莓茶中的大莓、小莓,还有非常罕见的紫莓,叶子呈紫色……”

  王斌今年27岁,是永顺县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也是永顺发展壮大莓茶产业的一个缩影。

  “大学毕业后,我在深圳做设计,经常使用电脑,妈妈给我寄了家乡的莓茶。同事们喝了都说好,纷纷抢购。我就四处推销,一个月下来,比自己工资还高。”王斌说起自己返乡创业的原委,感慨不已。

  2019年年底,王斌辞去月薪上万元的工作,回到毛坝乡专心从事莓茶的种植、销售。在毛坝乡的支持下,王斌成立青妹子农业研发企业,建立平台、畅通销路,并与全乡7个村都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销售额140万元,助力各村集体经济均增收6万元。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让毛坝乡的莓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风生水起。2022年,毛坝乡集体经济总收入达121万元,分红到村到户资金180余万元。感恩奋进的毛坝人,借助大自然馈赠的一株株古莓茶,用春夏秋冬的实干坚守,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毛坝乡党委书记彭岚介绍,目前毛坝乡共培育莓茶专业合作社11个、经营公司5家,带动农户种植莓茶1.5万亩,总产值9000万元,覆盖全乡1.3万名群众,已形成了“家家有产业”的良好格局。毛坝乡也成功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022年实现村集体经济“十万村”全覆盖。

  永顺莓茶,俗称藤茶,学名显齿蛇葡萄,在《诗经》中被称为“古茶钩藤”,是一种多年生的藤本植物,可药、饮两用。莓茶在永顺县有千年利用历史,是土家儿女心目中的“土家神茶”。

  莓茶喜好高山沟谷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落地即生根,掉籽即发芽,生命力极强。永顺县地处云贵高原东端武陵山区,常年温暖湿润,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天地造化,是莓茶最佳生长环境和黄金产区。

  永顺莓茶“天然、绿色、富酮、回甘”,经中国农科院、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化验测定,永顺莓茶幼嫩茎叶中类黄酮物质——“二氢杨梅素”含量可高达40%,被誉为植物“黄酮之王”。

  “永顺莓茶绿色天然、口感优良。最重要的是,它富含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具有杀菌消炎、清热解毒、扛衰养颜等独特功效,长时间喝有益健康。欢迎网友们购买品尝!”2020年10月12日,在中国·永顺莓茶文化节暨莓茶斗茶会现场,著名茶叶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化身网红,积极向网友们推荐永顺莓茶。

  永顺莓茶人文底藴厚重久远。永顺莓茶作为土家族日常饮品,已有上千年历史。当地土家族山民以其幼嫩茎叶加工制作而成保健茶。其泡出来的茶液入口微苦,回味清凉甘甜,具有独特的口感,又名土家甘露茶、土家甜茶等。

  永顺莓茶曾在800年里为彭氏土司列为极佳的朝廷贡品,称为“土司贡茶”。《永顺县志》记载:“溪州灵溪郡贡茶芽通典,唐代溪州即以茶芽入贡,若野茶则有观音寄生白花。”其中“观音寄生白花”指毛坝观音崖、观音山一带所产野生古莓茶。

  史料记载,彭氏土司奉朝廷之命征战平定包括倭寇在内各种叛乱达100余次,莓茶成为土司常胜将军的“秘密武器”,征战中土司官兵每次出现水土不服、生病受伤,都采用莓茶等土家中医药来救治。

  明嘉靖33年冬,永顺土司率数千土家儿郎前往东南抗倭,立下“东南战功第一”。《明史》记载:土司官兵奔赴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因水土不服,官兵时有腹泻,煮食家乡带来的莓茶,就能立竿见影,及时止泻。

  1934年,红二、六军团来到永顺,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当年11月,红二军团总指挥贺龙、红六军团团长萧克就是在毛坝作战指挥部里运筹帷幄,取得“十万坪大捷”,红军的鲜血染红了毛坝大地,为当地带来革命的曙光。

  当时红军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缺医少药。当地百姓感恩红军,纷纷把家里收藏的莓茶捐献出来为红军战士治病疗伤,在战地医院成为救死扶伤的“灵丹妙药”,被称为“红军茶”。

  2015年,土家莓茶制作技艺被湘西州列入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被国家卫健委列入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是药食两用纯天然植物;2020年4月,永顺莓茶获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萎凋、杀青、揉捻、散茶、发酵、晒茎……湘西昭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加工车间,10多名制茶工人分工有序,炒出的莓茶洁白如雪,车间里茶香弥漫。

  “我种了600多亩莓茶,去年收获鲜叶12万斤,总产值300多万元,仅给乡亲们发放劳务工资就接近100万元。”公司负责人彭英富介绍。

  永顺县大力推动产业“一乡一品”建设,将莓茶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在政策保障、种植加工、示范园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推动莓茶产业扩规提质。

  同时,永顺县把莓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柱产业之一,纳入全县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通过采取“四跟四走”产业高质量发展思路和“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全县莓茶产业覆盖毛坝乡、润雅乡、万民乡、万坪镇、石堤镇等11个乡镇,面积达7.9万亩,年产量2000余吨,年产值近6.2亿元,成为了振兴乡村的富民茶。

  永顺县润雅乡凤鸣村是个土家族聚居村,也一度是个深度贫困村。考虑到莓茶在村里有多年种植基础,产业优势显著,驻村工作队便以提供茶苗、技术上的支持等方式,协调产业资金引导村民发展莓茶种植。目前,全村莓茶种植规模扩大到4500亩,达到人均3.2亩,年产值达3500万元。

  脱贫户彭爱春家有7口人,在工作队帮助下,她种植莓茶36亩,全家仅莓茶收入就达18万余元。如今,彭爱春一家住进新建的砖房,还购买了一辆7座小汽车,日子越过越好。“莓茶给我‘带’来了两个儿媳妇了!”提起莓茶,彭爱春笑得合不拢嘴。

  2018年,凤鸣村成立四明仙山莓茶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与茶农签订入社协议,保底收购其莓茶、代收代销莓茶产品。“品牌打响了,销路不是问题。”合作社负责人向玉莲介绍,目前该合作社共发展莓茶2000多亩,带动100多名村民赠收致富。

  今年来,凤鸣莓茶产业来势喜人。3月份,全村卖出莓茶苗1000万根,仅此一项,就收入200余万元。受益于莓茶产业,凤鸣村人均收入由2014年的1876元提高到2022年的8000元。

  为拓展产业增收空间,永顺选育培育高品质的古莓茶品种,根据黄酮、花青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的含量不同,对古莓茶进行分类培育,实行产业多样化发展;同时,调整莓茶产品结构,研发出莓茶花草茶、速溶茶、莓茶含片、莓茶洗护用品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

  永顺县委书记彭军介绍,永顺县大力实施莓茶品牌建设,目前拥有溪州莓茶、司城贡茶、河坝溪莓茶、丈岩溪莓茶、澧源莓茶等品牌商标20个;全县莓茶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8个,“永顺莓茶”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

  经过岁月的沧桑沉淀,一株株大山深处的古莓茶,在永顺县干部群众的齐心努力下,正从一个个历史悠远的文化符号,逐渐蜕变为永顺富民强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